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大背景下,区县人大如何围绕中心工作,依法履职,积极作为?
1月19日,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举行记者会,四名市人大代表结合各自履职经历,畅谈了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如何与时俱进。
市人大代表、江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渝平:
结合现代技术 让代表履职与时俱进
去年9月23日,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对该区2013年财政决算进行询问,除了区人大常委会主会场外,还在镇街设立了四个分会场,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分会场的区人大代表,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参与询问,监督政府的"钱袋子"。3个小时里,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共提出民生支出、资金安排、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问题30余个,区财政局、发改委、审计局等8个部门进行了详细回答。
"人大代表履职平台的搭建,可以让更多的代表参与到监督工作中来。"市人大代表、江北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渝平说,这种改变,带给代表的不仅是荣誉感,更多的是责任感。
而实现这一转变的基础,就是人大履职中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。自2013年起,江北区就首次建成了代表与群众通过QQ视频互动的"民情连线",并逐步覆盖到全区12个街镇和该区全体市、区、镇三级人大代表。
刘渝平说,民情连线拓展了过去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传统模式,破解代表履职与本职工作冲突、履职方式不多、联系选民渠道单一等难题,拓宽了代表联系渠道。
在办理代表建议时,江北区人大常委会还通过民情连线,实现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、人大代表、与代表建议利益相关的群众,以及办理代表建议的政府部门同时在线办理,提升了政府办理代表建议的责任心和紧迫感。
据统计,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已通过民情连线开展活动34次,参与连线互动的代表及群众1600余人,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700余条,对特殊困难家庭动态建档、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等400余条建议被相关部门吸收采纳。
为了破解乡镇人大履职难题,九龙坡区对乡镇人大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,对乡镇人大创新建立"授责不授权"的工作机制。
所谓"授责不授权",即乡镇人大在人代会召开期间,提出一年的履职计划,由人代会批准。闭会期间,乡镇人大负责人牵头实施该计划,并组织人大代表积极履职。这样一来,乡镇人大履职内容由人代会决定,权力属于人民代表大会,乡镇人大负责人和代表则根据履职计划,履行职责。
在市人大制度研究会上,相关专家对此进行点评,"授责不授权"的方式破解了乡镇人大闭会期间履职法律依据不足的难题。
市人大代表、江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诗龙:
开展主任接待日活动 常委会负责人与代表零距离联系
"代表们在日常工作、走访群众中了解和收集到的问题,主要是向镇人大主席团反映,但有些问题镇一级层面无法解决,意见建议办理的实效性和及时性往往不尽如人意。"市人大代表、江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石诗龙说。因此,区县人大常委会要开辟一个渠道,让常委会负责人主动到基层听取代表意见建议,与代表"面对面"、"零距离"联系,进一步加强常委会与代表、代表与群众的联系,激发代表履职的热情。
为此,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建立起"5+2"主任接待日工作机制。所谓"5",指人大常委会主任、副主任到基层接待代表听取代表意见、督办代表建议、交流履职经验、看望慰问代表、区镇代表互动等五项内容。"2"是每两个月开展一次接待活动,每次由两名常委会领导到基层接待代表。通过"5+2"工作机制,江津区主任接待日活动实现了制度化,在区人大常委会与基层人大代表之间搭建起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。
为什么每次有两名常委会领导参加接待日活动?石诗龙介绍,每次活动,一名常委会领导必须参加过上次接待日活动,另一名常委会领导则准备要参加下一次接待日活动,这样就实现常委会领导相互"接棒"参加接待日活动,以便及时处理各种遗留问题。
为促使代表们提出的意见、建议件件有回音,事事有答复,江津区人大将"主任接待日"活动中收集到的代表建议归纳梳理,提交主任会议审定后,"一对一"转交给政府相关部门办理,要求相关部门将办理结果在三个月内书面答复代表。
据统计,自"主任接待日"活动开展以来,已经分片区开展了5次接待活动,实现接待区、镇人大代表全年全覆盖。该活动共接待区、镇人大代表140名,收集意见建议130余条,其中80%与民生实事相关。这些建议除现场答复的外,其余105条均正式交办给相关部门办理答复,现已办结56件,落实率超过50%。
市人大代表、梁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云山:
加强预算决算审查 抓住监督政府的牛鼻子
"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,但长期以来,地方人大在对'一府两院'实施监督中,往往很难触及实质。如何让监督落到实处?"市人大代表、梁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云山说,梁平县人大常委会从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入手,抓住了监督政府的"牛鼻子"。
梁平县人大常委会从制度建设出发,首先出台了《梁平县人大常委会预算监督暂行办法》,详细地规定了政府预算的范围、预算审查与批准、预算执行中的监督、预算调整的监督程序、决算的审查与批准、政府性债务的监督管理、预算公开的内容及程序等内容。
"把这一办法落实到位,就实现了对政府全口径预算从编制到决算批复全过程的有效监督。"郑云山说。
此外,政府在预算执行中增加预算支出,达到一定额度也必须先行报告县人大常委会,这一规定进一步约束了政府无预算支出的行为。
去年,梁平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预算审计这一手段,把预算审计的重点向预算资金投放的重点项目延伸,并与投资审计有机结合,全年审减政府性投资6000多万元。
梁平县人大常委会还与监察、审计、财政等部门联手,明察暗访,多措并举,严控"三公"经费,年度"三公"经费下降了26%,节省财政资金3000余万元。(记者 杨冰)
责任编辑:朱苗